《数字时代》采访9家产业各异的品牌、15名MarTech业界专家,探讨如何让行销科技工具精准对症下药。当品牌在成功抓住「对的人」目光后,就要设法缩短顾客考虑期,打铁趁热祭出诱因「清空购物车」。文末完成问卷,免费下载本期 【MarTech趋势图解专刊】 。
挑战:跟「考虑期」赛跑!排除买家缩手障碍
在行销领域中,许多品牌最关注的就是转换变现,也是MarTech和「真金白银」链接最深的一段。
其中,消费者下手购买前的「考虑期」就是最大的考验,当品牌在后台看到消费者在网站逛了2小时都没下单时,一定最想知道,他到底在犹豫什么?流程中遇到什么困难?Appier资深业务经理江奉融表示,抓住犹豫客的心理,是达到导购目的最重要的任务,然而过去的MarTech工具都在追求把内容主动推出去,但无法了解消费者行为的细微差异,「以前这块叫做售前服务,主要是客服在经营,但客服和行销转换没有办法直接画上等号,所以也很难追踪改善。」
对消费者的行为理解度不高,分散在不同的数据集成困难,AnyMind Group媒体成长部经理林忆如透露,不少零售业甚至要花1年才有办法把消费者的数据整理完成,甚至可能整理到一半放弃,在会员数据搜集的阶段,也会面临消费者,在过程中流失。
策略1:「体验」决胜负,MarTech是长期心理战
直到AI的出现,让「犹豫客」可以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甚至设置好自动触发沟通的时间点。Appier产品总监刘智雄分享,可以设置让AI主动的去和犹豫客打招呼打开对话,在言谈中去判断对方输入的内容、购买意图多强,同时了解犹豫原因,比如「知识型」犹豫客,认为自己对产品信息理解不够,或「时机型」犹豫客,已经对产品感兴趣,但在等待时机成熟,就能定期推播折扣等信息刺激,用多种方法因应。
awoo首席执行官林思吾则指出,网站体验是促使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因为良好的网站体验可以成功减少消费者困惑、探索的时间,让他们快速找到需要的商品,也借此缩短考虑时间,加速下手购买。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首先必须优化站内的搜索功能,包含提供清晰的产品分类,并结合AI标签来改善导览功能,另外,交互性工具如虚拟店长、即时回答问题的对话窗,这些作法都牵涉到网站的基础建设,对于一些从未优化过网站体验的品牌来说非常耗时,但林思吾认为,这是成长必经之痛,「必须把MarTech工具视为长期提升效率和效果的助手,而不是短期的促销工具。」
犹豫客分类:AI触发对话后,分析行为意图并设置应对机制
优化网站:产品贴标签,网站搜索、导览路线清晰,即时回答问题
基础建设:会员系统评估,设置合理转换目标
策略2:看营业额评估导入规模,切忌蛇吞象
至于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取得,AnyMind Group台湾总经理李佳倩认为,对单月营业额500至600万元以上的品牌,建议直接导入CDP最完善的分析数据,但若营业额未达这个规模,在CDP评估上须更谨慎,因为一次性导入100至150万元,后续每月也是10万元左右的开销,数据量不够的情况下也无法展现效益,会对营运造成相当的负担。
林忆如认为,品牌需要先盘点公司现况、创建目标,接着设计开发流程,最后才能设置合理的成效评估及优化机制。假设公司想解决的问题是漏斗中层的沟通环节,要盘点的就包含现况:「1个月要花多少时间在这件事情上」,目标「导入后希望节省一半的时间」。品牌是否足够了解自己、目标都影响着挑选工具的方向。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需注明文章来源(https://www.eiefun.com),另:文中部分素材可能会引用自其他平台,如有侵权或其它,请联系 admin@eiefu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