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流言蜚语,看起来苹果公司第一次正式涉足虚拟现实可能真的会在今年发生。但随着该公司准备公布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的硬件和软件,报告中的许多细节尚不清楚。
据彭博社权威苹果记者 Mark Gurman 称,苹果仍需解决该设备的“许多问题”,涉及“硬件、软件和服务,以及如何营销和销售”。如果你愿意,可以称之为这些问题——我不会让你感到羞耻——但它们似乎真的涵盖了设备的每个方面吗?
我的意思是,如果设备没有变化,我们对它的想法肯定是变化的。然而,根据我们认为我们所知道的,Apple 确实有两条路可以走。这将是普通人应该购买的产品,还是昂贵的技术预览,直到几年后才会吸引大众?
苹果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将对产品的接受程度以及未来该类别的苹果产品是否有机会获得成功产生重大影响。
开发者故事
自 App Store 首次亮相以来,每一次 Apple 主要产品发布的核心理念都是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将帮助使该平台变得更好。蓬勃发展的外部开发者社区是 Apple 最大的资产之一。开发人员竭尽全力为新 iPad 和 Apple Watch 编写软件,并指望 Apple 的平台力量使这一切都值得。
这就是苹果首款 AR/VR 头戴式设备极其高端且价格昂贵的传闻与该公司的长期战略相悖的地方。销售少量利润丰厚的昂贵设备并没有错——但除非这些设备上的软件同样高端且价格昂贵,否则开发人员没有理由拥抱该平台。淘金热只有在山上有金子的情况下才会奏效,而这需要大量潜在的软件购买者。
如果 Apple 希望利用其现有的开发人员基础——那些知道如何使用 Apple 的开发工具和 API 的人,这些开发工具和 API 可能会被重新利用,成为在头显上运行的操作系统的一部分——它需要让开发人员相信一个巨大的市场在等待着他们。而且它很快就会出现,那些开发商不会因为等待它的到来而破产。
远离深渊
最近几周,媒体报道称,Apple 头戴式耳机一旦到货,将采用尖端硬件制造,并相应定价。一份报告称,这将超过 2,000 美元。另一个说超过3000美元。哇!对于未经证实的产品类别来说,这已经很多了。
如果该公司真的打算说服普通用户购买这款耳机并说服开发者为其创建应用程序,Apple 需要大量销售。这可能需要对该平台进行投资——以不从硬件中获取其惯常利润率的形式来建立需求。
我非常相信这种方法。我很难想象一旦 Apple 确信它对公司(而且可能对全世界)都将非常重要时,它会推出一个新的产品类别,而且产品价格如此昂贵以至于很少有人愿意购买它.因此,为了取得进展,为了让开发人员开发应用程序,为了让整个类别看起来合理且令人满意,我建议 Apple 为耳机定价尽可能低。这意味着利润率很小或没有,甚至在第一代视频游戏机类型的产品上会出现亏损。
当然,这对苹果来说不是一个可行的长期战略。这与公司通常的做法恰恰相反。但在短期内,让产品和品类起步将是一项能够获得长期回报的大胆举措。
价格过高且不受欢迎
现在想象一下,Apple 只是无法忍受将价格降低到昂贵但并非不合理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Apple 必须在两条路径中选择其一。
第一条路径是最适合现代 Apple 剧本的路径。在我看来,这也是最灾难性的。在这种情况下,Apple 会以 2,000 美元或 3,000 美元的价格发布其尖端产品,并将其视为 MacBook Pro 或 iPhone:一种具有不言而喻的价值以致每个人都应该购买的产品。
我很难相信即使是 Apple 也能做到这一点。产品卖出数百万件的可能性越小,开发人员就越不可能对软件进行大量投资。
还有一个事实是,Apple 是世界上最受关注和讨论最多的公司之一。如果公司错过了它的标记,它就有可能使产品线中的任何未来产品因定价过高和不必要而受到玷污。这种污点可以及时克服,但如果可以避免,为什么还要选择上坡路呢?
这不适合你
因此,如果 Apple 必须将其第一款耳机的价格定得高到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它就必须选择第二条道路。这条路不是苹果曾经走下坡路的,但如果努力的话,它很可能会走下去。
解决办法是告诉普通人不要购买它。
听起来很奇怪,对吧?如果 Apple 将新产品定位为未来伟大产品的预览,但专为软件开发人员和高端企业用户设计,它可能不会让世界其他地方失望。如果做得好,它甚至可以成为普通人和软件开发人员对 Apple 平台上 VR 和 AR 的未来大肆宣传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如果该公司明确表示希望打造更实惠的未来产品。
我意识到,对 Apple 的要求太高了。但我很难相信 Apple 会选择推出一款价格如此之高以至于永远无法大量出货的产品,从而将一个有前途的产品类别扼杀在萌芽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更好的选择是让 Apple 忍气吞声,把钱留在桌面上,以使产品更实惠——或者保持高价,并礼貌地告诉世界其他地方,这不是未来的耳机, 但该设备将指向该产品。
这是苹果的选择。而且我们似乎非常接近找出公司最终决定走哪条路。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图片、文章)翻译/转载自国内外资讯/自媒体平台。文中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或其它,请联系 admin@eiefu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