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大模型领域,诞生一笔近5亿元的融资。
9月2日,无问芯穹正式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由社保基金中关村自主创新基金(以下简称“社保中关村基金”)、启明创投和洪泰基金领投。
本轮融资,聚集了一支庞大的投资人队伍,投资方数量多达15家。其中包括国开科创、社保中关村基金、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徐汇科创投的国家队和地方国资;有联想创投、小米顺为、软通高科等产业方;还有达晨财智、德同资本、尚势资本、申万宏源等财务机构。
这是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半以来,完成的第3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近10亿元,吸引了近40家资方。8月底,它还成功入选 《中国大数据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2024》 。在每一笔出资都弥足珍贵的当下,无问芯穹靠什么吸引资本下注?
0 1、 80后清华教授带队,曾完成中国AI行业风投退出第一单
这是一支由清华系师生组成的创业队伍,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汪玉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亦是无问芯穹的创始人。
汪玉出生于1982年,本硕博均在清华大学就读,2007年开始留校任教。出类拔萃的他在38岁就成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的系主任,是该系创办以来第二年轻系主任,专注研究硬件 、 芯片和基础软件方向。
无问芯穹并非他第一次创业。早在2016年,他便率领自己的两位学生姚颂、单羿,创办了AI 芯片公司深鉴科技,还先后获得高榕资本、金沙江创投、赛灵思(Xilinx)、 联发科 (MediaTek)、清华控股、方和资本,蚂蚁金服、三星风投、招商局创投、华创资本等机构融资。
两年后,深鉴科技被全球最大 FPGA 厂商赛灵思收购,当时报道称这是中国人工智能行业风投退出第一单。创立、融资、被收购,深鉴科技在2年内一气呵成全部创业周期,可这并非他们创业之路的终点。
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是一位90后,在2018年获得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是汪玉做教授后带的第一位博士。博士毕业后,他拿到了阿里星offer,在阿里云从0到1孵化云计算用户增长产品,获得规模化年营收。
2022年年底,国内大模型出现,夏立雪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在他看来,大模型是算法从专用算法到通用算法的质变,这将在未来带来足够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汪玉的实验室一直在做软硬件结合方向。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开始组建核心团队。
戴国浩为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CCC(清源研究院定制计算中心)Co-PI,DAI Group(人工智能设计自动化创新实验室)负责人,他曾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取得清华电子工程系工学学士和博士学位,且汪玉为其博士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毕业后,戴国浩曾是汪玉研究团队的助理研究员。
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颜根深,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软件所,曾任职于商汤数据与计算平台部执行研究总监,在商汤搭建2万片GPU的大规模AI计算平台,主持开发多个深度学习系统软件,带领200人团队历时三年打造上海AI超算原型机项目。
这是一支既有深厚学术积淀,又有丰富产业经验的“复合型”顶配队伍。2023年5月,汪玉带领着团队,成功创办无问芯穹。
0 2、 依托软硬协同、多元异构技术优势,让大模型的落地成本降低10000倍
无问芯穹是一家大模型软硬件协同优化平台开发商,致力于提供面向垂直领域大模型的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高效部署工具链、软硬件一体化整机方案和端侧大模型专用IP等产品,降低大模型的使用门槛,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将与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协同实现面向大模型的MxN算法-芯片联合优化平台,一起构建AI 2.0时代的大模型基础设施。
简而言之,无问芯穹基是一家算力运营商。基于对于AI行业的深刻理解和长期实践,无问芯穹超前判断大模型的实际可用算力不仅取决于芯片的理论算力,还可通过优化系数放大算力利用效率,通过集群规模放大整体算力规模。由此,无问芯穹提出“芯片算力×优化系数(软硬协同)×集群规模(多元异构)=AI模型算力”公式。
在多元异构算力适配方面,无问芯穷今年7月发布的大规模异构分布式混合训练系统HET HUB,是业内首次在华为昇腾、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和 AMD 、 NVIDIA 共六种芯片“4+2”组合间实现了千卡规模的异构算力混合训练,集群算力利用率最高达到97.6%,平均高出基准方案约30%。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多元芯片机房条件或者集群条件下,无问芯穹可将训练总时长压缩30%。
在软硬件联合优化方面,无问芯穹自研的推理加速技术(FlashDecoding++),能够提升主流硬件推理效率2-4倍,完成多个主流开源大模型在AMD、华为昇腾、壁仞、寒武纪、燧原、海光、天数智芯、沐曦、摩尔线程、NVIDIA等10余种计算卡上的适配。
通过激活多元异构算力和软硬件联合优化,无问芯穹目标让大模型的落地成本降低10000倍,如同“水电煤”一般,成为行业触手可及、广泛受益的新质生产力,加速AGI的普惠进程。
0 3、 一年完成近10亿元融资,成为最吸金“算力运营商”
强大的技术壁垒,让无问芯穹成为最吸金的“算力运营商”,成立至今,完成近10亿元融资。公开数据显示,红杉是入局最早的投资机构。在其创立的第二个月,红杉旗下主体红创科兴(宁波)科技有限公司,就出现在股东列表,至今仍是最大的外部股东。
2023年8月,成立3个月的无问芯穹完成首轮融资。该轮融资中,红杉继续加码,北极光、金沙江创投、徐汇资本以及华控电科成为第一批投资人;同年11月,又完成一轮天使轮融资,产业方占了大半壁,有百度 、 腾讯 、智谱AI、同歌创投(歌尔股份旗下主体)等产业方入局,还有启明、经纬、真格、惠隆创投、星连资本、绿洲资本、南山资本、光源资本、七熹投资等近10家投资机构。
不到一年,无问芯穹正式宣布完成近5亿元融资,累计完成近10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的资方阵容更是令人惊叹,一口气新增15家股东,涵盖北京上海等地的国资和地方基金,顺为资本、达晨财智等市场化头部VC,还有券商直投和产业CVC。
无问芯穹能获得这么多融资,除技术上的“地利”、团队上的“人和”,还有大模型风口这个“天时”。
从2023年以来,AI在全球范围内正迎来其历史上最快速的发展和创新阶段。与此同时,国内,AI大模型的竞争正在各大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
无问芯穹的总部位于上海徐汇区的模速空间,这是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已聚集超过90家大模型企业。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也于今年7月落地徐汇区,规模达225.01亿元,进一步推动了AI产业的发展。
就在8月31日,浦东最新打造聚焦垂类模型应用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 “模力社区”正式揭幕。现场,24家垂类模型上下游生态企业拿到了入驻“模力社区”的“钥匙”。截至目前,模力社区已集聚了覆盖底层技术、应用研发、场景设计、算力支持等领域的模型企业近40家。
由此可见,从企业到地方政府,都在争夺这场AI竞赛。而算力是AI发展的军备竞赛,作为“算力运营商”的无问芯穹,未来发展将充满想象。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本站原创内容,转载需注明文章来源(https://www.eiefun.com),另:文中部分素材可能会引用自其他平台,如有侵权或其它,请联系 admin@eiefun.com,我们会第一时间配合删除